限字排解北京首堵
“限”字排解北京“首堵”
“限”字排解北京“首堵” 更新时间:2010-12-25 7:54:10 拥堵,是北京的顽疾。政府为此频出政策,投入巨资,但全球“堵城”之首的帽子仍难摘。昨日,“史上最严治堵新政”终于出台,效果如何,仍不得而知。中国各城市拥堵现象不绝,“治堵”仍将路漫漫。
因北京治堵措施征求意见而被带火三周的北京车市,将从今日开始逐渐转入平静。
昨日,北京市召开“北京市交通改善措施新闻发布会”,将采取“建、管、限”三管齐下的综合治堵措施。其中,每年24万辆小客车的控制指标不啻为一记重拳,将使北京车市骤然降温。业内专家认为,这一措施显然对汽车销售行业有些残酷,对上下游产业影响也不小,不过还算不上最致命的打击。
每月摇号2万台
对于此次新政,争议最多的集中在“限”字。新政规定,2011年车辆上牌总数为24万台,平均每月2万台,届时上牌将采取摇号的方式,个人买车每月可摇号一次,单位买车每两月可摇号一次,每月26日进行摇号。
在外地车的控制方面,虽然并未明确规定外地人不能购车,但将买车人限制在连续5年以上有缴纳北京市社保和个人所得税证明的人群。此外,外地牌照汽车在北京不允许上路的时间已经划定为早上的7点到9点,晚上的17点到20点。
“摇号是个好方法。”记者昨日从发布会现场回报社时,虽非高峰时段,但仅3.5公里的路程,出租车也开了35分钟,司机杨云保很支持新治堵措施,“今年是最堵的一年,堵一小时不动窝,才24元钱,但要是跑起来,我就可能会拉到50元的活儿。堵车对生意的影响是很大的。”
“限车是必要的措施。”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教授王文章对《本报》记者表示。但在正略钧策管理谘询合伙人付志勇看来,治堵措施应该在尊重人权的基础上,“限外”举措颇有歧视之嫌。
“这一措施在未来一段时期会产生积极效果。”中央民族大学城市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高鹏怀昨日对《本报》记者分析,上海通过控制车牌治堵,北京则在汽车销售环节踩刹车,“措施不同,目的却一样”。
“在道路承载量已经接近边缘的时候,采取限车措施比较合适,也能在短期内达到一定效果,但是相对于其他城市来说,并没有必要限车。”汽车评论员、新华信汽车营销解决方案副总经理郎学红说,如果北京的限车模式复制到全国,会从一定程度上改变消费者的购车观,对于中国汽车业将是巨大打击。
或带动周边车市
事实上,“限车”政策一出,的确有人担心北京车市将从沸点降至冰点。
数据显示,2009年北京地区新车销量突破70万辆,如果按今年全国性的预计增长比率保守计算,2010年北京汽车销售将有望突破85万辆,也就是月均销售近8万辆。然而,如果2011年新车每月增加量为2万辆,相比之下,北京车市销量将下降75%左右。
“北京车市及上下游关联产业肯定会受影响。”高鹏怀认为,对政府而言,首先引发的是税收减少。对产业而言,短期会有影响,但会逐渐化解,因为二、三线城市对汽车的需求非常大。“会有代价,但影响不是致命的。因为民众购车的欲望还在。”有业内人士就表示,“就算明年不限牌,北京的消费也已经提前释放了很多,车市不一定火爆。”
“今年全国汽车销量将近1800万辆,尤其是当前汽车行业在向节能、减排方向发展以及向农村市场拓展的情况下,这一增长趋势不会因为个别城市的限制而改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荣惠康也对《本报》记者说。
高鹏怀指出,就像上海控制车牌造成了更多上江苏牌照、浙江牌照的汽车一样,北京的限制政策或许也会引发北京居民到外地购车,反而带动周边地区汽车市场的发展。
除汽车销售之外,与之关联最紧密的汽车保险业也无法躲过这一劫。昨日,保险业内某专业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便指出,新政一出,财险公司日子恐怕没以前好过了,北京车险市场未来的竞争会更为激烈。但他也认为,这恰可促使财险公司转变目前以车险业务为主的经营方式,一方面在后端服务上下功夫,另一方面,拓展非车险业务,开发新领域。
“建、管、限”三管齐下
除了“限车”,北京还将采取“建、管”多管齐下的综合治堵措施。
在建设方面,严格控制中心城建设总量增量,加快新城建设,有效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加快教育、行政、医疗卫生公共服务资源向新城配置,从源头上减少市民出行需求。加快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公交快速通勤网络;在管理方面,要建设新一代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调整停车收费标准,实施疏堵工程,加快中心城轨道交通建设。
“管、建、限三管齐下,相比较之前的治理方法来讲要全面得多。”郎学红表示,就三种方法来讲,“管”即用科学的手段在现有道路资源的基础上挖掘潜力,让道路更畅通是最重要的。
高鹏怀认为,北京的拥堵并不单单是因为车辆过多,很多拥堵更多是因为占道停车造成,在这一点上,杭州引入社会资本建立体停车场的模式值得借鉴。记者注意到,北京市政府昨日公布的文件中也已经提到,将因地制宜建设20万个以上基本停车位。同时鼓励社会投资建设经营性停车设施。
记者还注意到,昨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首都交通科学发展加大力度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意见》中提到未来的总体目标中,到2015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50%左右,自行车出行比例保持在18%左右,小客车出行比例控制在25%以下。
在治理拥堵的投入上,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刘小明介绍称,“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共投入2500亿元用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其中51%是用于公共交通的发展。刘小明还向《本报》记者透露,这一次的治堵投资数额会在北京市“十二五”的规划中体现,“会有具体的数字,现在我们也在研究资金怎么筹措,怎么能更好地缓解拥堵。”
相关文章:
专家预测:“摇号”上牌将让京城4S店迎来寒冬“限”字排解北京“首堵”下个治堵方案出台前我们还需要抢购什么北京最头痛的问题拿外地人开刀“限”字排解北京“首堵”北京治堵:摇号上车牌28条综合措施北京治堵方案出台透视北京“治堵”新政亮点北京限购令前夜市民通宵抢购新车今后北京车牌只能摇号获得